group of people inside room

安靜的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嶄露鋒芒《內向心裡學》──讀書心得(附簡易內向檢測)

什麼?內向還能有心裡學?

在第一眼看到書名時,我心裡是這麼想的。甚至在翻開本書之前,我連自己是不是個內向者都不是非常確定。市面上有不少關於內向的書,陸陸續續其實就聽過像是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安靜是種超能力》、《安靜就是力量》,書名引起我的興趣,我卻始終沒有閱讀,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我還未把自己定位成「內向者」,我也喜歡熱鬧,有時愛現、人來瘋,所以不會把自己和「內向」劃上等號。

博客來-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向的世界嶄露鋒芒!【25週年暢銷經典版‧特別收錄「精華圖解拉頁」】

本來只是抱著「 隨便翻翻」的心態翻閱了《內向心裡學》,不翻沒事,一翻我的世界從此也跟著翻轉!不過幾十頁的時間讓我點頭如搗蒜,我不只承認自己是個內向者,也更了解自己的「精、氣、神」運作方式、了解自己的魅力和優勢,用對的方式,即使慢慢來也能做好!總之就是能讓「內向者」充滿希望且自我感覺良好的一本書。

在介紹書中內容開始前,如果你也和我一樣一開始並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我會把書藉內容的「內向檢測」附在這裡,大概5~10分鐘內可以完成。

你是內向者或是外向者?或於兩者之間(連結)

這本來就是一個外向優勢的時代

在三本內向書都有提到,這時代崇尚外向,自從工業時代開始,由於大量製造商品的原故,需要有「能言善道」的人來協助「銷售」,於是從企業文化、後延伸至校園文化,大家紛紛重視起「外向」特質,表達力、說話力,反應力……機敏的外向者佔了極大優勢,於是那些本來並不具這些特質的「內向者」(據說在地球人口只佔¼),只得硬著頭皮去學習如何「看起來外向」,然後在回到家之後,總像是脫掉面具的感覺,同時感到筋疲力盡。

group of people inside room
Photo by Baptiste MG

雖然學習並不是壞事,但是這些內向者往往在學習外向過程中經常感到迷失,覺得自己總是和別人不同,甚至覺得自己相當怪異、或是扁低自己、很難交朋友、覺得自己很笨……這些都是我求學期間再平凡不過的內心狀態。

同儕為重的時期,只會把心力放在如何弭平差異,往往沒想到自己也有非常珍貴的優勢與特質。

在被世人認可的天才中有60%的人是內向者

優點?我有嗎?……請別懷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

girl making hand gesture on her face
Photo by Edi Libedinsky

作者有提到,自己其實並不是很認同「天賦」或是「才能」的詞,因為他覺得所有孩子在某方面來說都是有天賦和才能的。然而許多內向性格的孩子或是成年人並不意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非常有價值。這些內在特質有時候並不是很顯眼,並和考試成績無直接關連,內向特質早期的天賦展現,可能會從深入探討問題,總是問很多「為什麼」開始(就連我現在還是滿愛問為什麼),有較強的抽象推理和問題解決技能,敏感且具有較強的同理心。讓內性特質容易理解他人立場,比較快看到問題的本質。

內向者善於運用「長期記憶」,外向者善用「短期記憶」

你不是當機……而是檔案正在讀取

內向者在熟悉的主題,說話方面就會變得十分順暢並且有邏輯。然而更常發生的情況是,在沒特定什麼主題的對話,內向者會變得不太會表達,甚至腦袋一片空白……書中提及了關於內向者的大腦運作模式,讓我馬上恍然大悟,內向者和外向者對話時的「提取機制」不太一樣,內向者傾向使用「長期記憶」而外向者傾向使用「短期記憶」,翻找長期記憶本來就會花比較多時間,若內向者突然之間被提問某件自己不太熟悉的事,但卻沒有相關的詞語來提示,就很容易面臨看起來「毫無想法」的冏境,但他們並不是真的豪無想法,只是需要點時間,內向者的想法才會像姍姍來遲的列車。

photo of bulb artwork
Photo by AbsolutVision

值得一提的是,內向者通常較習慣寫作,是由於寫作和對話使用的是不同的神經傳導路徑,因此寫作的表達方式相對容易。

走得慢但穩穩得走,烏龜不會輸給免子

在非常經典的龜免賽跑中,兔子敏捷又靈巧,對自己非常有自信,卻因為自信過度在路上東摸西摸甚至睡了一覺,最終敗給了烏龜。

brown turtle on green grass during daytime
Photo by Aron Visuals

作者形容內向者有自己的「龜節奏」,雖然聽起來不太好聽就是了……我自己倒是早就接受了這個事實,有時越急越容易出錯,要再額外花時間彌補甚至整個重來,就好比俗語說的「呷緊弄破碗」,寧可好好停下來多花點時間深呼吸,確認事情的優先順序與必要流程。

雖然,這個社會渴望內向者成為「兔子」,而我們也幾乎都曾嘗試這麼做,但當我嘗試慢下來,多一點心思關注內在而非外在,我發現我變得非常自在,並且更加的快樂,我讓更多的休息與內省、寫作和創作進入我的入生。
內向者的工作哲學就好像時鐘的秒針,每秒就走小小的一格,但卻穩定、持續的運作。如果違反了自己的節奏,就會覺得壓力越來越大,以至於什麼事都做不成……如果更嚴重的繼續放任拖延,情況就會變得更糟。

對於內向者一個重要的事項是要做好「精力管理」,記錄自己什麼時候、什麼狀況工作會最有效率,情況也許因人而異;在自我分析之後,把最困難的工作留在最有精力的時刻完成,找到自己的「最佳節奏」

這本書不只給內向者,而是教所有人如何好好生活的一本書。

這篇文章的內容引用以《內向心裡學》為主,因為這本是我的「內向啟蒙書」,也是把「內向」一詞在我內心較不討喜的形象轉為可愛並且充滿魅力。

作者本身為諮商師,大量以科學角度、實驗,剖析心理狀態、腦部活躍區域等等的差異,解釋內向者與外向者不同之處。同時也有大量情場、職場諮商的經驗,所以往往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與彼此的誤解,往往就出在內向和外向的差異。

其中一個最經典的例子就是──「A覺得B都不說清楚自己的想法都要猜他在想什麼;B覺得自己並沒隱藏什麼只是那個當下真的沒想法!」嘿,這個是不是在男女朋也常常發生?覺得非常眼熟呢?

lego minifig holding black camera
Photo by Stillness InMotion

不只是內向與外向,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有各式各樣的差異,這本書最終的核心已不單單只是在說「內外向」,而是了解並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用了解、包容、有愛的方式進行對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內向者要多說一點,而不是只異想天開他人會突然理解你;而外向者要明白只要多給內向者一點時間,他們會給出比較好的答案,也要理解他們對於獨處和專注工作的需求,盡量不在非必要時間打擾……

沒有什麼方式或是定義是絕對的,

「內向」不等於「害羞」、

「內向」不等於「不善社交或討厭社交」、

「內向」不等於「討厭展現自我」、

亞里斯多德曾說:「最聰明的人也有失誤的時候。」

想要讓自己更好的第一步是了解自己、接受自己。

勇於嘗試,接受嘗試後的失誤,並且再試一次。

《安靜是種超能力:寫給內向者的職場進擊指南,話不多,但大家都會聽你說》

《安靜,就是力量:內向者如何發揮積極的力量》

《內向心理學:享受一個人的空間,安靜地發揮影響力,內向者也能在外向的世界嶄露鋒芒!【25週年暢銷經典版‧特別收錄「精華圖解拉頁」》

姜小姐的陋室
「斯是陋室」取自陋室銘。喜歡分享生活,追求心靈自由。

Share this post